新型冠狀病毒(2019-nCoV) 抗原檢測試劑盒
注冊證號:國械注準20223400361
注冊證號:國械注準20223400361
幽門螺桿菌( Hp)一詞在近些年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,主要是因為在我國感染 Hp 的人實在是太太太多了。
今年新發(fā)布的一項權威研究顯示:
我國總體家庭感染率(以家庭內至少有一名 Hp 感染者為標準)為 71.2%,明顯高于 40.6% 的個體感染率。
該研究是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、以家庭為單位最大規(guī)模的 Hp 感染流行病學調查,包含了全國 29 個省份、10735 戶家庭的 31098 例調查對象。
備注: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大規(guī)模、全國性、基于家庭的流行病學研究:改變相關疾病預防做法的時機到了doi: 10.1136/gutjnl-2022-328965
幽門螺桿菌作為常見的感染型細菌、一級致癌因子,目前證明至少有70多種疾病與其相關。
它主要定植于胃粘膜,因此與胃炎、消化不良、消化性潰瘍、胃癌、胃相關MALT淋巴瘤等的關系更為密切。
所以,也被稱之為藏在胃里的幽靈。
狡猾的潛伏者
幽門螺桿菌至少在6000年前,人類的胃里已經有它潛伏了,然而直到上世紀80年代,人們才逐漸認識了它。
Hp是一種螺旋形,微厭氧,主要寄生在胃內的革蘭氏陰性細菌,也是唯一能在胃酸里存活的細菌。
由于它的螺旋狀結構,狡猾地鉆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,寄生在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,不與胃酸直接接觸,由于有胃粘液層的保護,胃酸也對它無可奈何。它可以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,也可直接激發(fā)免疫反應,從而造成胃黏膜炎癥。
在我國,幽門螺桿菌感染就是胃癌的主要病因。
而最近有新研究還指出:幽門螺桿菌的作案范圍不只局限在胃,它還會促進腸癌的發(fā)生!
德國慕尼黑工業(yè)大學醫(yī)學院團隊,在消化領域知名期刊GUT上發(fā)表的這項研究首次證實:只能在胃里存活的幽門螺桿菌,與結直腸癌的發(fā)生,同樣存在強烈因果關系。
這一發(fā)現(xiàn)提醒我們,控制幽門螺桿菌感染,或許可以成為預防結直腸癌的一個手段。尤其是腸癌高危人群,更要重視起來。
除此之外,多項研究表明,幽門螺桿菌還可能惹來這些?。?br/>
● 膽結石風險增25%;
● 可能拉升咽喉癌風險;
● 胃腸道淋巴瘤風險上升;
可以說,整個消化系統(tǒng)都會被連累。
根除治療,利大于弊
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幾乎是普通人群的4倍。
但并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發(fā)生胃癌,只有感染了毒力很強、致癌機會較高的菌株,才有可能患胃癌。
胃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Hp 感染雖是胃癌的首要病因,但不是唯一原因,其他還有,如生活飲食習慣、遺傳、基因異常、EB病毒感染、自身免疫、化學物質接觸等。
什么情況下,感染Hp需要根除:
建議成年人,只要沒有抗衡因素,一經發(fā)現(xiàn),都建議根除。
最佳年齡是18-40歲;最好在萎縮和腸化發(fā)生前;14歲以下兒童、孕婦、哺乳期婦女,除非有必要,不建議檢測和治療。
以下是《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》推薦的根除指征:
查出Hp,這幾類人最好及時根治
1.消化性潰瘍(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)患者(☆☆);
2.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(☆☆);
3.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(☆);
4.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或糜爛(☆);
5.早期胃腫瘤已行內鏡下切除或胃次全手術切除(☆);
6.計劃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(☆);
7.患有胃癌、胃癌術后或有胃癌家族史(☆);
8.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(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)(☆);
9.患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(☆);
10.特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人(☆);
11.其他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?。ㄈ缌馨图毎晕秆?、增生新胃息肉、Menetrier病)(☆)。
12.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(☆);
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,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%左右,而且這1%還多見于潰瘍病患者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既不要驚慌,也不能忽視,如有需要請及時尋求醫(yī)生的幫助并治療。
如何預防方式
目前尚無有效的幽門螺桿菌疫苗。
“以家庭為單位防控幽門螺桿菌感染”是阻斷幽門螺桿感染和傳播的重要策略。
勤洗手 洗手應著重清理手心、手背和指尖縫隙,不要給幽門螺桿菌留機會。
減少生食 幽門螺桿菌的弱點就是不耐熱,水燒開再喝,肉做熟再吃,牛奶也要消毒后飲用。
定期消毒餐具 減少細菌,保證入口物品的衛(wèi)生。一般的高溫蒸煮即可殺滅餐具上的幽門螺桿菌。
使用公筷 家里有感染患者應選擇使用公筷,直至感染者完全治愈。
定期更換牙具 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,緩解口腔炎癥,牙刷三個月?lián)Q一次。
多鍛煉身體 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★ 孩子是易感人群,所以給孩子準備專用的餐具,并禁止口口喂食是預防的關鍵。
參考資料:
[1] Zhou XZ, Lyu NH, Zhu HY, Cai QC, Kong XY, Xie P, Zhou LY, Ding SZ, Li ZS, Du YQ;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Digestive Diseases (Shanghai), Gastrointestinal Early Cancer Prevention & Treatment Alliance of China (GECA), Helicobacter pylori Study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Chinese Allianc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Study.. Large-scale, national, family-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: the time to change practice for related disease prevention. Gut. 2023 May;72(5):855-869. doi: 10.1136/gutjnl-2022-328965. Epub 2023 Jan 23. PMID: 36690433; PMCID: PMC10086479.
[2] 劉文忠:劉文忠、呂農華:Hp感染及其相關疾病防控100問
[3]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(2019年)
[4] 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(2019)
[5] 2016日本幽門螺桿菌感染管理指南(修訂版)
[6] 2015 京都全球幽門螺桿菌胃炎共識
來源:丁香媽媽、有來醫(yī)生、腸胃病
由艾康生物整理發(fā)布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
如有違規(guī)請聯(lián)系刪除
注冊證號:國械注準20223400361